文/ 朱仁贤
对于大部分在传统母婴圈里做生意的朋友来说,今年的生意简直不要“太萧条”。
宏观层面问题大到中美贸易战、人口红利巨减、资本寒冬;微观层面也可缩小到母婴门店扩张速度明显停滞,到店人数只减不增,业绩相比同期增长乏力,经营成本高居不下。
零售商生意不好过,代理商自然难熬,厂商亦愁,哀鸿遍野。
笔者动笔之日是2019年的立冬,手机收到一条信息,上面写着:寒风乍起,草木凋零,万物收藏。
母婴行业的冬天,就这样悄然来了。
线下生意不好,但听说那些电商平台也流量“捉急”,不禁让人好奇:消费者都跑哪去了呢?未来母婴生意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增长?
近日,笔者重温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、湖畔大学教育长、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、参谋长的曾鸣教授的《智能商业》一书,颇受启发。今日就试图借助曾鸣教授的课题,用“智能商业三浪叠加”角度重新审视母婴行业这盘生意,与广大母婴行业朋友一起探讨与思考。
三浪叠加,这个概念就是曾鸣教授提出的,曾鸣教授在《智能商业》书中说到:“中国不仅一直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,也一直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市场。技术变革、政策环境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商业大变化,不仅激烈,而且迅猛,变化周期又很短。所以经常会在一个时间点出现三个发展周期的叠加,我把中国这个市场的发展特殊性称作‘三浪叠加’的时代。”
简单来说,就是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,在于现阶市场特点同时有三个阶段的模式同时出现,相互竞争,分别是:现有的旧模式(1.0)、新兴的创新模式(2.0)、未知的未来模式(3.0)。
其实中国很多行业,目前都是三浪叠加的局面。
比如媒体行业,报纸电视1.0,微博门户2.0,头条抖音3.0。
比如图书行业,图书零售店1.0,如新华书店、城市绿舟;网络平台2.0,如亚马逊、当当网;智能商业3.0,如日本茑屋书店。
比如咖啡行业,雀巢1.0,星巴克2.0,瑞幸3.0。甚至互联网基础设施也是如此:PC互联网1.0、移动互联网2.0、万物互联3.0。
比如咖啡行业,雀巢1.0,星巴克2.0,瑞幸3.0。
甚至互联网基础设施也是如此:PC互联网1.0、移动互联网2.0、万物互联3.0。
笔者站在母婴行业角度来解读母婴行业三浪叠加:
● 传统母婴模式是1.0:以全国各省、市、地区传统代理商为供应链,大大小小的母婴单体、连锁、进口母婴店线下实体零售店为代表;
● 用互联网思维的母婴电商是2.0:以怡亚通、海拍客等为供应链代表,以如淘宝、京东、贝贝网、宝宝树、年糕妈妈等各类电商平台为零售端代表,还包括微商、代购等;
● 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母婴智能商业打法是3.0:供应链以阿里巴巴零售通、京东新通路为智能供应链代表,零售端以孩子王、爱婴室等为新零售代表。
曾鸣教授在书中是定义:智能商业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网络协同与数据智能。二者机制不同却相辅相成,网络协同推动数据智能发展的同时,数据智能也成为网络协同扩张不可或缺的助力,共同构成了智能商业的双螺旋。
(图片源于曾鸣《智能商业》)
比如刚刚结束的双十一、以一天2684亿元人民币巨额成交金额再创历史新高的天猫。它不是零售商,也不拥有任何一件商品,它就是一个零售的生态圈,是一个社会化协同的大平台。
(图片源于曾鸣《智能商业》)
因为网络协同,积累了庞大的交易数据和不断迭代的算法,形成数据智能,进而造就阿里帝国的智能商业。当然还包括滴滴、美团在内,这些独角兽为什么商业价值这么高,背后的逻辑均是如此。
那么,当母婴行业遇上智能商业,会缔造出怎样的3.0时代呢?